• <rp id="q8vlk"><object id="q8vlk"><blockquote id="q8vlk"></blockquote></object></rp>

    <span id="q8vlk"></span>
    <button id="q8vlk"><acronym id="q8vlk"></acronym></button>
    <rp id="q8vlk"><acronym id="q8vlk"><input id="q8vlk"></input></acronym></rp>
    <progress id="q8vlk"></progress>
  • <em id="q8vlk"><tr id="q8vlk"><u id="q8vlk"></u></tr></em>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首頁>青記微評 > 正文

    短視頻內容生產的異化轉向與倫理重建

    2022-09-13 08:30:37

    來源:《青年記者》公眾號   作者:蒙曉陽 馮博博

    摘要:娛樂異化、技術異化與價值異化,成為智能傳播時代短視頻內容生產主要倫理問題。

      在媒介使用的過程中,大眾更傾向于運用智能化和便捷化的工具分享和傳遞信息。智媒時代,短視頻憑借豐富的表現形式、多元化的使用場景、較強的互動性和娛樂性,引領著新媒體時代的潮流。在此潮流之下,為克服先前技術的局限性,進一步發展的技術誕生了。集文、圖、聲、畫于一體的短視頻,憑借其獨特的社交屬性與突出的算法技術,契合了受眾的媒介使用習慣,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被受眾接受。但與此同時,短視頻內容生產暗藏的異化轉向逐漸凸顯,而抵抗異化之力則來自平臺、技術與受眾的倫理追求。

      短視頻內容生產的突出特征

      技術的進步使時間(包括將時間作為控制機制、讓時間向商業和政治開放)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拓展,亦克服了空間所造成的障礙。在智能技術賦能之下,短視頻內容生產具備了突出的社交性與技術維度。

     ?。ㄒ唬┥缃痪S度:勾連互動主體

      自互聯網進入人們生活中以來,以社會交往為需求的媒介信息傳播活動就從未停止過。智能終端的應用將社會帶入自動化、智能化時代,時間感、空間感都已經消弭。以技術為主導的媒介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交往的重要工具。從文字聊天到圖像交流再到如今的視頻互動,用戶對于簡便化的社交性需求日益明顯,媒介技術創新成為順應社會交往方式不斷更新的必然之舉,從最初的BBS、論壇、貼吧到如今的微信、QQ、微博、抖音等新型社交軟件的廣泛使用可見一斑。

      馬克思將“社會”界定為“個人彼此發生聯系和關系的那些總和”。在短視頻營造的虛擬“云端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建立了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一方面,用戶可以拍攝與自己生活相關的短視頻,利用編輯軟件配上喜歡的文字、音樂和特效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也可以分享和評論他人所發布的短視頻,以視頻的形式進行社會交往和互動。另一方面,用戶可以通過短視頻建立社會資本,維持人際關系。恰如迪恩·巴倫德所認為的那樣:“我們的交流不僅是為了交換訊息,還在于建立關系、形成跨文化聯盟、塑造自我,并與他人進行對話以創建社區。”

     ?。ǘ┘夹g維度:聯通數據與人

      傳媒產業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即其影響力)與傳播技術的創新、傳播平臺的擴展以及傳播內容的多樣化息息相關。傳播技術的創新對于傳媒產業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動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更加依賴技術創新,大數據與算法技術以及精準營銷的發展為短視頻內容分發提供了便利。大數據技術使得智能化推送、分發成為可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制”短視頻內容。算法革新了傳統的人與物、人與人以及人與群體之間的聯通關系,實現了人與數據的聯通。精準營銷的出現則使得短視頻內容能夠準確定位用戶需求和愛好。

     ?。ㄈ徝谰S度:豐富現實生活

      強大的內容需求促使短視頻在視頻呈現過程中涵蓋高品質、創新的內容,且需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CSM(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研究報告顯示,“生活技巧、知識科普”“生活、社會記錄”“個人秀”是短視頻用戶最喜歡的前三種類型。激起人的審美共鳴,滿足用戶愉悅身心的需求,是短視頻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意味著短視頻內容生產應充分貼近日常生活,堅持以技術為主導且具備成本效益的方式向受眾提供優質內容,構建完善的傳播格局。[1]雖說技術的加持為內容分發方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持續生產優質的內容仍然是短視頻行業得以長足發展的關鍵。

      豎屏時代的來臨,使得短小輕快的視頻內容更容易激發用戶的審美情趣,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短視頻內容通過表現具體的形象來觀照現實生活中的社會活動和精神活動。一方面,優質的內容更容易被效仿、被傳播,從而豐富人們的社會活動;另一方面,在不同風俗習慣、文化底蘊的背景下,差異化的個體通過短視頻傳達著各自的精神面貌與地方特色。如丁真的短視頻呈現了獨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讓每個個體都有機會深入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

      短視頻內容生產的異化轉向

      技術解除了人與人交流過程中的約束,個體變得更為自由,但如果人是絕對自由的,那么他們行動的目的將沒有任何規律,社會生活也會陷入徹底的混亂之中。[2]短視頻用戶、平臺、行業以及社會公眾之間存在著價值觀念、社會認知、行為模式等方面難以回避的偏差和沖突,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短視頻內容生產的異化轉向。

     ?。ㄒ唬蕵樊惢合順诽煨耘c扭曲模仿

      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中,適度娛樂可以放松身心、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娛樂的絕對化會導致享樂思想的產生。如今,短視頻內容生產的泛娛樂化現象日益普遍。不只是日常生活,政治、文化、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存在泛娛樂化的傾向,這種異化的無底線、無原則的娛樂,會誘發人們道德、理性、審美、價值等方面的危機,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而個人的欲望、身體里的享樂天性成了現代文化產業流水線的動力,短視頻內容生產者為了博得關注、獲取流量,會更多地促成娛樂性元素的加入。他們借助多種花樣對自己的視頻進行翻新,以期達到淺表化的娛樂目的,營造出喜劇狂歡的效果。

      爆款效應促使源源不斷的生產者爭相效仿。短視頻生產者在無意識的模仿后失去自我,短視頻內容接受者也在重復內容的刺激下喪失獨立思考能力。恰如阿多諾曾指出的那樣,現代大眾文化的重復性、雷同性和無處不在的特點,傾向于產生自動反應并削弱個體抵抗力量。[3]大范圍的批量復制就像一種會傳播的“網絡病毒”,逐漸演變成了跟風就是時尚、模仿至上的扭曲現象。

     ?。ǘ┘夹g異化:遲滯審核與資本逐利

      技術環境的變遷,改變了消費者的媒介使用習慣和場景。為順應不斷變化的歷史潮流,多元化的短視頻平臺紛紛涌現,促進了短視頻行業的空前繁榮。抖音、快手、梨視頻、美拍等短視頻平臺資源在頭部聚集,愛奇藝、優酷、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老牌巨頭也紛紛布局短視頻。過低的準入門檻與資本裹挾下的內容生產導致短視頻產生了一些倫理問題。

      短視頻平臺一般在內容出現問題之后才采取對相關賬號進行刪除、下架、整改等懲罰措施。由于網絡環境復雜、內容生產高度集中,在某個時間段內,有上千萬條短視頻需要進行審核。體積巨大、數量眾多的短視頻內容,造成審核渠道的擁堵,事后把關的趨勢更加明顯。把關機制的不完善導致短視頻行業倫理失范問題如野草般“春風吹又生”。在智能傳播時代,技術超越了人類的想象成為顛覆性的存在,為資本的擴張提供了充分的技術支持,技術成為資本的附庸。達拉斯·斯麥茲曾言:“在壟斷資本主義下,大量出版并由廣告出資支持的傳播,商品的主要形式是受眾與讀者群。”[4]技術賦權之下,用戶的能動性有限,觀看與選擇的內容很大程度上被“平臺”框定。短視頻平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過度壓榨受眾的時間和空間,制造視頻景觀,用流量換取收益。雖然各大短視頻平臺不斷提升審核技術、加大審核力度,但仍不乏“漏網之魚”的存在。

     ?。ㄈ﹥r值異化:凝神注視與無暇思考

      用戶長時間暴露在智能技術所搭建的短視頻空間中被不斷“麻醉”,筑起信息和觀念的“隔離墻”。[5]不論是“信息繭房”還是“過濾氣泡”,抑或是“隔離墻”,都會阻礙個體與他人多元觀點的交流。尼爾·波茲曼曾說,“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告訴我們,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這極具諷刺意味,用戶在智能技術搭建的個性化信息世界中喪失了自主獨特性。進一步說來,用戶對于短視頻內容的選擇也是不斷地進行信息尋求與躲避的過程。對于反感、無趣的信息會“本能地躲避”,對于喜歡、有趣的信息會“本能地選擇”。技術干預之下,用戶被算法營造的數據環境所包圍,逐漸喪失了自主選擇和思考的能力。

      正如阿多諾所言:“電視文化所培養起來的一代人,是缺乏分辨力、沒有價值觀的一代人。”而短視頻繼承了電視媒體的可視性與直觀性,與傳統媒體時代的電視媒介相似,短視頻同樣對用戶產生了“凝神注視”“無暇思考”的影響。被稱為數字原住民的“數字兒童”正是典型表現,他們將自己長時間暴露在媒體技術的影響之下,在潛移默化中受網絡信息帶有的價值觀所影響。例如,短視頻平臺上的青少年通過濃妝艷抹、模仿性感舞蹈來博得眼球等。這些現象的存在,暴露了青少年群體存在缺乏深度思考、價值觀不正確等問題。

      短視頻內容生產的倫理重建

      短視頻內容生產的倫理重建有賴于平臺提升責任意識,彰顯技術的人文屬性以及重塑受眾的價值觀念。短視頻行業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應該把握和兼顧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發揮好輿論引導、政策傳遞、公眾監督的功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ㄒ唬┲亟ㄆ脚_責任倫理

      短視頻平臺應強化責任意識,對短視頻內容生產進行嚴格管理,防止帶有錯誤價值觀的內容傳播。短視頻行業要想取得長足進步和發展,就必定需要受到監管。國家對于短視頻平臺的嚴格管理,是保護受眾權益,維護網絡生態文明的重要體現。自2015年以來,國家對于短視頻行業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大,“劍網2018”專項行動對短視頻版權問題進行整治,依法取締、關閉非法網站和賬號,對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做出警告,并要求其進行整改。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更是提出了對于網絡音視頻信息的新規定,旨在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障我國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但是,當發生的案件沒有明確的法律適用時,法律的“空窗”就會導致無法對短視頻亂象進行及時、準確、有效處置。如2021年4月16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對“首例短視頻模板著作權侵權案”審判結果進行宣判,雖說在不違背司法原則的情況下對案件進行了判定,但在實際的司法實踐中,如何平衡好權利人與網絡服務者、內容創作者與傳播者乃至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仍面臨嚴峻挑戰。國家相關部門應提升治理能力,不斷完善相應的法律規章制度,及時出臺適應短視頻發展變化的新規,形成便捷高效的法律處理程序,讓短視頻出現的問題都能做到有法可依,從而引導短視頻行業良性發展。

     ?。ǘ┲噩F技術人文倫理

      勢不可擋的技術為道德、政治、經濟開啟了美好的未來,在技術賦能下,短視頻行業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短視頻內容生產也將進入求“質”的下半場。而在此發展過程中,技術更應體現人文關懷。因為沒有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就無法理解技術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

      優化短視頻內容推薦算法技術已迫在眉睫。由于人的介入和主觀偏見,對于算法的使用會不可避免地帶有偏見,這增加了技術的誤導性。作為中介的算法本身就是一個“過濾器”,這種過濾技術可幫助用戶解決“信息爆炸”所帶來的“信息過載”問題,減輕選擇負擔。但如前所述,算法技術的過度介入帶來的“信息繭房”“過濾氣泡”“隔離墻”等問題,應引起我們充分的警覺。對于算法技術存在的缺陷,已有學者從“開放倫理”和“算法倫理”等倫理層面提出有效規制算法技術的路徑。具體說來,技術不僅僅是工具,它還創造了吸引人們參與并塑造他們生活的環境,我們所掌握的智能技術不應只為資本服務,更應觀照社會現實,嵌入對人類生存環境以及社會發展的理性價值思考。個性化推薦算法技術亦應順此勢而為,算法開發者和使用者都需把握好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之間的關系。以人性為出發點,彰顯人文關懷,將技術作為推動短視頻內容生產、傳播公共價值、打造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

     ?。ㄈ┲厮苁鼙妰r值倫理

      短視頻在互聯網內容生產和消費領域掀起熱潮,在未來很長一個階段,能否持續提供高質量的內容成為用戶愿否進行短視頻消費的關鍵因素。而內容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存在智能技術人為干預和改造后的價值觀嵌入。呈現內容的短視頻平臺既不是中立的,也不是沒有價值的結構,它們同樣帶有在其體系結構中刻畫的特定規范和價值觀。[6]因此,短視頻應發揮媒介的輿論引導和教育功能,積極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要引導受眾正確處理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關系,指引人們共建共享美好的網絡視頻空間,把短視頻平臺打造成有意義的、充滿正能量的、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場域。人們的需求具有個性化和層次性,需要適當引領。要重視短視頻對于個人自由全面發展及社會發展的意義,利用短視頻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為受眾提供健康的文化環境。

      結  語

      社會的發展不會止步,媒介環境的變遷亦不會停下。短視頻充分參與了現代文化的生產和傳播,滿足了用戶表達自我和參與創造的媒介訴求。短視頻內容生產一方面需要依靠技術實現內容拍攝、剪輯和分發;另一方面對由技術引發的內容生產異化和價值危機也應引起充分的重視。對平臺進行監管與治理,合理使用技術以及培養受眾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走出內容生產異化誤區的首要途徑。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中國新聞立法的法理研究”(編號:16XXW002)、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地域文化‘國潮’化:巴渝文化繼承與傳播的現代轉向”(編號:2021NDZD10)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胡泳.所到之處皆媒介——5G對媒體產業的影響分析[J].新聞記者,2020(07):59-69.

      [2]菲利普·史密斯.文化理論——導論[M].張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39.

      [3]T.W.Adorno.How to Look at Television,Quarterly of Film Radio and Television[J].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54,8(3):213-235.

      [4]達拉斯·史麥塞.傳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J].馮建三,譯.島嶼邊緣(臺北),1992(04):6-33.

      [5]蒙曉陽,馮博博.短視頻內容生產的機制、倫理及規制[J].青年記者,2021(19):41-43.

      [6]José van Dijck,Thomas Poell,Martijn de Wa.The Platform Society:Public Values in a Connective World[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8:3.

     ?。蓵躁枺何髂险ù髮W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馮博博: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刊于《青年記者》2022年第15期】

      本文引用格式參考:

      蒙曉陽,馮博博.短視頻內容生產的異化轉向與倫理重建[J].青年記者,2022(15):45-47.

    來源:《青年記者》公眾號

    編輯:小青

    A片久久黑人
  • <rp id="q8vlk"><object id="q8vlk"><blockquote id="q8vlk"></blockquote></object></rp>

    <span id="q8vlk"></span>
    <button id="q8vlk"><acronym id="q8vlk"></acronym></button>
    <rp id="q8vlk"><acronym id="q8vlk"><input id="q8vlk"></input></acronym></rp>
    <progress id="q8vlk"></progress>
  • <em id="q8vlk"><tr id="q8vlk"><u id="q8vlk"></u></t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