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記觀察丨5G對未來影業的影響
2021-06-02 08:30:25
來源:青年記者公眾號 作者:阿 憶
摘要:5G時代發生在影業中的人人互聯和人機互聯,其實與4G時代沒有質的區別。5G會給影業帶來改變,但它并非神話。
國際電信聯盟認為5G有三大優勢,一是增強型移動寬帶會使無線傳受速度極大加快,二是超可靠及低時延傳播可以確保傳者發出信息的同時受者當即獲取,三是海量機式傳播將構成萬物互聯。
5G的使命是最終完成世界全聯結,世界全聯結包括人人聯結、人物聯結、物物聯結,其中人人聯結和人物互聯在4G時代已基本解決,5G只是使其提速,而5G的真正重心其實是在物物互聯方面。也就是說,在未來影業中,只要是實現了物物互聯,結果便是質的變革,而人人互聯和人物互聯帶來的不過是速度上的量變。
5G應用將對電影業產生哪些質的影響
1.打通攝與制的無線網絡互聯
過去,在各地拍攝完成的電影膠片要分別運到某個城市,集中進行后期制作,膠片拍攝和膠片剪輯之間從沒有過傳輸連接。隨著數碼影像技術井噴式的發展,數碼攝影機的動態范圍、傳感器尺寸、分辨率、色彩位深都已達到甚至超過了膠片攝影機,直觀的示波器和監視器替代了測光表,使用色溫選項,不再需要手動更換雷登濾色片。而一旦數碼化,彼此分割開的藝術勞作便可能依靠5G技術變成同步關聯的工藝系統,其前提是,所有數碼設備都是5G網絡的端口,已完成物物互聯。
在5G時代,數個拍攝場地、云端、后期剪輯師實現了全聯結——所有工作人員互聯、所有工作人員和所有設備互聯、所有設備互聯——導演僅在一個片場便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指揮和監看其他片場的拍攝,不同片場的5G+4K數碼攝影機拍成的素材都可以實時上傳云端,高速存儲,讓無論身處何地的特技師和后期剪輯師都能及時看到。運用云技術平臺進行后期制作時,可用達芬奇系統做數碼調色,修正光度,原本由導演和攝像師在片場決定的視覺效果,均可由后期調色師來完成。過去極其耗財耗時的渲染環節,可將3D程序設置在遠程服務器上,再將電影素材分割成若干部分,用多臺電腦同時進行云渲染。
借由5G移動技術的高速和多機互聯性能,這種多點遠程共制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攝制效率,同時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
2.消除從文件庫到放映機的時空距離
過去,電影膠片既是拍攝載體,又是存儲載體,將膠片盒分發影院,電影便可以如期上映,但分發過程十分繁瑣?,F在的電影廠商通常是把電影文件存儲在自有硬盤或云盤中,但兩種方式在分發效率方面仍然很不理想。
一個90分鐘的電影文件最少也要占用15T的硬盤空間,最多可能占用120T,而1T是1024G,可想而知,一個電影文件需要耗用多少硬盤。發行方要購買大量硬盤、委派人工郵寄、支付快遞費,不僅支出不菲,而且耗時嚴重。影院拿到硬盤后,要完成本地存儲,這意味著影院服務器要用人工不斷重置。而影城回寄硬盤的成本每年是4000元左右,那么1000家影城便要支出400萬元,其中還不包含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另外,硬盤發行方式和膠片發行方式一樣,都不可能實時監控產品在市場上的接收、使用、回收情況。
如果采用云儲存、云分發方式,4G的上傳下載速度奇慢無比,絕不可能把云存儲中的電影文件傳輸到影院服務器上進行即時放映,只能提前慢慢下載,先把文件轉存在本地硬盤,然后安排放映,工作效率極低。
而5G技術的高寬帶、高速率和超低時延的性能可以掃除一切障礙,直接通過無線網絡將云存儲中的電影文件即時傳輸到影院服務器上,進行重復播放。2019年年初,奧斯陸影院與北歐電信巨頭Telia Sonera合作,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5G影院。北歐電信巨頭提供的僅僅是非獨立5G,其信令流量由1800MHz頻帶中的4G承載,但數據流量通過5G承載在3.7GHz頻帶上,這樣便可以使網速達到每秒2.2Gb,響應時間不到8毫秒,這只是4G延遲時長的20%。于是,奧斯陸影院的服務器可以從云儲存那里直接獲取電影文件,進行重復播放。這個嘗試,證實了借由5G響應式高帶寬,讓云儲存的電影文件即時分發,完全可以淘汰電影文件本地存儲的笨辦法。
可以想見,電影發受系統在5G時代一定能夠實現云儲存的一鍵分發和各個影院的自動接收,而且能夠保障斷點續傳,高效而安全地完成片源傳受工作,把發行方從母盤文件復制和硬盤郵寄的繁瑣工作中解放出來,同時免去影院接收和回寄硬盤的工作。在整個過程中,傳受系統可以執行實時監管功能,獲得有益數據,對臨時出現的問題及時做出應對。
這個變革,5G高速固然重要,但前提條件是云盤服務器和影院服務器的物物互聯。
3.全面實現影院智能化
因為物物互聯,所有影院都可以大大降低值守成本,變成自我運行的智能化影院。
5G應用成熟后,每天早晨,影院所有硬件設施定時開啟技術自檢,測試結果自動生成報告并發送郵件。影院總經理走進辦公室,便可以查看信息匯總,如有故障預警,可以立即安排處理。在放映時間,影院管理系統可以自動調整放映值,影院生態系統會顯示功放和揚聲器的實時狀態??傊?,所有系統及其設備都在5G網絡中有機互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我運行。
在人物互聯的應用場景中,影院座椅可以設置聯網傳感器,感知觀影者的喜怒哀樂,獲知他們對什么無動于衷,對什么興趣盎然。這些數據經過清洗后形成精準結論,影院可以在即將上映的電影中挑選觀影者中意的片子,把信息推送給他們,有效引導下一次觀影行為的發生。這樣會形成一個無限延續的閉環,即,觀影—數據讀取—數據分析—信息推送—再次觀影,每次所觀影片具有共性,卻不是同一部影片。
目前,各大購票App向用戶推送的信息完全是一樣的,沒能為某部電影精準找到它的潛在觀影群體。5G時代,因為技術條件只能做泛泛推介的歷史將會終結,每一位觀影者都會收到專為自己推送的信息。這種針對每一位觀影者單獨進行的數據抓取,區別推送,有可能為那些叫好不叫座的電影找到更多的欣賞者,讓小眾電影活得好一些。
另外,萬物互聯、大數據、云計算,可以使所有行業向任何一位觀影者的個人需求傾斜。影院座椅的傳感技術,在用戶觀影過程中,還可以讀取他們對哪些商品和服務感興趣,使他們獲得相關的商務信息。
4.徹底開啟沉浸式觀影模式
在5G環境中,虛擬現實在前期攝制中更易實現,所以影像奇觀感會大幅提升。因為5G網絡的物物互聯,虛擬現實在影院中的表現也會更加充分,實現設想中的種種可能。這會導致觀影模式發生顯著改變,使沉浸式電影全面普及。更為重要的是,虛擬現實場景既可以在大型影院中展開,進行大場面分享,也可以在較小的會議室或家中實現,只要提前設置好所有設備的互聯協同。也就是說,沉浸式觀影將成為普遍通行的觀影模式。
5G并非未來影業的神話
不過要強調的是,5G不可能是未來影業的神話,不會如傳說中的那樣夸張。它對影業的改變不可謂小,卻僅有上述四點,不可能更多。而在以下諸方面,5G并非主角,不可能產生太大的作用力。
1.電影革命不可能源于輔助工具
毫無疑問,影業的存在和發展依賴于技術和技術進步,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硬盤文件,從2D到3D,從寬銀幕到巨幕,影業劃時代的進步總是技術革新的結果。但要注意的是,促使影業發生巨變的技術革新是通過什么路徑產生作用的。
例如,《阿凡達》首創了巨幕+3D制式,促動全球影院全面升級,其創新碩果源自卡梅隆導演使用了四種新設備——虛擬影像擷取系統、具有實時預覽功能的虛擬攝像機、數碼式協同工作攝像機、頭戴式表情捕捉微縮高清攝像頭,全部是新型拍攝器。
也就是說,影業的技術革新總是直接來源于拍攝、編輯、放映的專業工具,而5G技術的核心是互聯設備之間的高速傳輸,它只是影業的工作環境和輔助工具,其固然會為影業運作提供極大便利,但不會直接使電影作品發生根本性變革。
電影的確是20%的故事加80%的技術,但20%的故事大于80%的技術。迪士尼公司原印度總經理卡普爾說:“技術就是工具,先進的技術可以給觀眾帶來更好的體驗,但我認為電影需要直達人心的故事。所以,技術日新月異能夠幫助我們呈現電影,但未必能打造出更好的故事。”技術必須為故事服務,但5G技術無法為故事提供直接服務,它能提供的唯一一項較為直接的服務是虛擬現實,但虛擬現實技術早在26年前就已經出現,5G不過是為其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
2.5G并非影片高清晰度的締造者
電影畫面的清晰度,首先取決于攝影機,最終取決于收看終端機。
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創4K解析度+秒放120幀+3D制式,當時世界上只有紐約、洛杉磯、上海、北京、臺灣五家影院有條件放映,李安導演采用的是索尼F65數碼攝影機,它可以每秒120幀的超高幀率進行4K解析度下的3D拍攝。
4K數碼拍攝比常規電影清晰8倍,其放映中的畫面分辨率是4096×2160,達到了885萬像素,是常規電影的7倍。實際上,這是數碼技術的功勞,與5G無關。5G對高清的作用,僅僅是上傳下載速度極快,數碼電影文件不必壓縮,可以原樣上傳且秒速下載。
一部90分鐘的4K電影文件,如果數據量是50T,在4G網絡條件下,必須把音軌壓縮成16聲道,再對視頻進行壓縮,把數據量降為200Gb。高壓縮傳輸會造成畫面質量下降,即使是這個量級的數據,也必然存在明顯延遲,下行需要10分鐘。而5G的峰值傳輸速率是每秒20Gb,10秒就可以完成下載。所以,5G是收看高清影片的保障,但它不會帶來太大變革。
3.5G移動影院是一個偽概念
影院有三個弱點,一是選址必須在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二是院線覆蓋面小,三是排片考量指標只能是市場價值。因此,廣袤的鄉鎮沒有影院,影院觀影只是極少數人的生活方式,小眾電影基本不可能躋身院線。于是,人們幻想著5G技術能創造出移動影院,與實體院線同期上映新片,以單次付費單次播放模式,讓5G環境中想看電影的人都能看到新片,受眾覆蓋面會由此極度擴張,另外可以把院線無法安排放映的小眾影片售賣出去,擴大放映量,這些措施均會使電影票房急劇增量。
這個設想很好,問題是造詞不當,這不是移動影院,而是移動影片,受眾確實能看到電影,但無法體驗到影院獨有的震撼。另外,這種模式不用等到5G時代,現在就可以實施。
4.交互式電影無須5G支持
2018年,美國視頻網站奈飛推出交互式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影片在每一條敘事線索的關鍵點上都設置了不同的劇情走向,觀眾可以自選觀影方案。但要注意:交互式電影只能在視頻網站供個人觀賞,而影院集體觀影只可能選擇同一路徑;影院中所有實時互動都將是影院的災難;網站交互式電影在5G條件下和在4G條件下并無太大不同,《黑鏡:潘達斯奈基》是在4G環境中產生的,傳受均無障礙。
總之,5G技術創造的物物互聯,會給影業中的工業部分帶來顛覆性的改變,但發生在影業中的人人互聯和人物互聯,其實與4G時代沒有質的不同。
【本文得到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5G時代互聯網傳播方式的變革和治理對策研究”(編號:19@ZH044)資助】
?。ㄗ髡邽楸本┐髮W新聞與傳播學院廣電系副主任)
【文章刊于《青年記者》2021年第9期】
來源:青年記者公眾號
編輯: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