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q8vlk"><object id="q8vlk"><blockquote id="q8vlk"></blockquote></object></rp>

    <span id="q8vlk"></span>
    <button id="q8vlk"><acronym id="q8vlk"></acronym></button>
    <rp id="q8vlk"><acronym id="q8vlk"><input id="q8vlk"></input></acronym></rp>
    <progress id="q8vlk"></progress>
  • <em id="q8vlk"><tr id="q8vlk"><u id="q8vlk"></u></tr></em>
    2023年03月31日 星期五
    首頁>青記微評 > 正文

    青記觀察丨善用“思維轉折字”駕馭評論寫作

    2021-05-19 08:39:24

    來源:青年記者公眾號   作者:曹林

    摘要:怎么把思維往前推進?怎么打破慣性?需要“轉折字”幫忙。

      給學生講批判性思維課程,我會講到“思維轉折字”的批判性對話效果。思考問題時,我們常常容易被人帶節奏,被雞湯封閉思維,被自己的慣性框架左右,跳不出來,找不好新角度。而批判性思維需要一種“在別人停止思考的地方再往前走一步”“跳出慣性框架去質疑”的能力。怎么把思維往前推進?怎么打破慣性?需要“轉折字”幫忙。

      “思維轉折字”包括:等等,我不知道,我得查一下。前提是什么?來源是什么?誰說的?為什么這么說?這是事實還是“說辭”?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這句話的背景和語境是什么?然后呢?用同樣的論據能不能得出相反的結論?這些“轉折字”能起到一種陌生化的間離效果,是阻止自己思維滑向慣性的一種方式。讓自己停下來,用事實和邏輯去審視一下,避免接受一種“無思的答案”。當我們使用這些“思維轉折字”時,批判性思維就啟動了。

      掌握“思維轉折字”,也能很好地駕馭評論寫作的結構。在文章段落中,“轉折字”就是連接段與段之間、體現段落關系的關鍵詞。比如,“然而”這個詞,一個段落的開頭出現了“然而”,我就知道了,這一段與上一段之間的關系是“轉折關系”。這種“轉折字”非常重要,就像一個路標,清楚地告訴讀者自己的論證思路,論點之間的關系,怎樣一步步地得出結論的。

      這種“轉折字”最大的好處是讓文章的邏輯非常清晰,段與段之間聯結得非常緊湊,有節奏感,不會讓讀者走神或者產生閱讀“短路”和障礙。替讀者節省時間,不需要費力去猜你的邏輯關系。新媒體時代,讀者是比較難侍候的,他們有太多的選擇,讀得不順,他就會放棄閱讀。讀者閱讀時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會回頭閱讀”“不看第二遍”,你必須保證你的寫作讓讀者讀得很流暢,一遍就很順暢地讀下去,把時間花在品味你的觀點上,而不是耗在理解你段與段關系的結構迷宮中。

      加這個“轉折字”,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不用擔心思維會飛出你的掌控,一切都在你的掌心,“轉折字”轉來轉去,總會轉回來的。讀者會順著這個路標,找到你的邏輯,最后找到回家的路。

      魯迅的評論,一個特點就是善于使用“轉折字”。有人這樣評論魯迅的文章:他的筆常是擴張又收縮了,仿佛放風箏,線松開了,卻又猛然一提,仿佛開水流,卻又預先在“下”流來一個閘,一張一弛,使人的精神有一種愉快。讀者的思想,先是隨著馳騁,卻終于兜回原地,也是魯迅所指定之所。

      魯迅是用什么方法取得這種效果的呢?評論家李長之認為,秘訣就是魯迅對“轉折字”的妙用。他用什么擴張人的精神呢?就是這些詞:雖然,自然,然而,但是,倘若,如果,卻,究竟,不過,譬如,而且。這些“轉折字”用一個,就引人到一個處所,多用幾個,就不啻多繞了幾個彎子,這便是風箏的松線??墒窃谝欢葦U張之后,他收縮了,那時他所用的,就是“總之”。你看,一下子就收回來了,借用“轉折字”,收放自如。

      “轉折字”其實就是你文章結構的框架,一方面,另一方面,然而,總之,這就是框架。你在搭框架的時候,就是構建層次和關系,怎么體現關系呢?就是這些“轉折字”。是并列關系、遞進關系還是轉折關系,有了“轉折字”,文章不會寫廢話,也不會出現邏輯上的斷裂,因為邏輯一斷裂,你就不知道一段開頭那個“轉折字”寫什么了。開頭那個“轉折字”,就是提醒你要想想跟前面的關系。

      “轉折字”也可以提醒你,寫文章不能太繞彎子,就像風箏的線不能放太長,放太長了,容易繞著,容易斷了,容易收不回來。一篇文章,用兩個“然而”,說明你文章繞了兩個彎子,可能就讓人費解了,回路太多,讀者的理解就跟不上了。我建議,一篇評論最好就用一個“然而”轉折一下,不要超過兩個“然而”,超過兩個,讀者就覺得太繞了,步子跨得太多,想得太遠,扯著了。

      用“轉折字”,邏輯盡可能簡單直接,不要有太多的回路。一篇文章如果需要借助太多的“轉折字”,說明邏輯不太順,需要化繁為簡,在結構層次上做減法。“轉折字”就像寫作者的一個拐杖,可以很好地幫你理順邏輯,如果你的邏輯很清楚,是可以不用這個拐杖的。

     ?。ㄗ髡邽橹襟w人)

      【文章刊于《青年記者》2021年5月上】

    來源:青年記者公眾號

    編輯:小青

    A片久久黑人
  • <rp id="q8vlk"><object id="q8vlk"><blockquote id="q8vlk"></blockquote></object></rp>

    <span id="q8vlk"></span>
    <button id="q8vlk"><acronym id="q8vlk"></acronym></button>
    <rp id="q8vlk"><acronym id="q8vlk"><input id="q8vlk"></input></acronym></rp>
    <progress id="q8vlk"></progress>
  • <em id="q8vlk"><tr id="q8vlk"><u id="q8vlk"></u></t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