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q8vlk"><object id="q8vlk"><blockquote id="q8vlk"></blockquote></object></rp>

    <span id="q8vlk"></span>
    <button id="q8vlk"><acronym id="q8vlk"></acronym></button>
    <rp id="q8vlk"><acronym id="q8vlk"><input id="q8vlk"></input></acronym></rp>
    <progress id="q8vlk"></progress>
  • <em id="q8vlk"><tr id="q8vlk"><u id="q8vlk"></u></tr></em>
    2023年03月31日 星期五
    首頁>青記微評 > 正文

    青記觀察丨黃博士的論文致謝與正能量定義

    2021-05-17 08:34:43

    來源:青年記者公眾號   作者:李云芳

    摘要:正能量應該回到其應有的定義上來,不能被濫用,尤其不能被拿來遮丑、諱過。那樣的行為不是號召和傳播正能量,而是玷污正能量。

      4月中下旬,網上最火的兩件事,一個是黃國平的博士論文致謝,一個是網紅項某某的所謂“海王”細節。

      黃國平的經歷:12歲,母親離家;17歲,父親去世;照顧他十余年的婆婆,下葬時僅有一副薄薄的棺材;住在漏雨的房子里、交不起學雜費、靠抓黃鱔和釣魚來維持生活……但他從炬光鄉小學、大寅鎮中學、儀隴縣中學、綿陽市南山中學,一路讀到西南大學、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碩博連讀。

    \



      
      除了苦難中走出的人生經歷十足勵志,黃國平的心路也令人感動:

      “理想不偉大,只愿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后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

      在被輿論聚焦后,黃國平的回應很簡單,432個字,其中100多字是表達感謝,而且,他特別強調了網絡流傳的論文致謝內容只是節選,他一并放出了全文。細看,就是增加了末尾一一點名感謝的三段內容。在黃國平的經歷里,我們讀到了四個詞:苦難、奮斗、勵志、感恩。換言之,這是純正且滿溢的正能量。

      而在同期另一個網絡熱點所謂“網紅海王”項某某事件中,我們能看到的,是拜金、失德、欺騙、攻擊。

      社會固然多元,人類也是百態,網絡多有紛繁,但是什么樣的價值觀值得我們去追求、去汲取,什么樣的價值觀應該被我們所拋棄、所鄙夷,都是顯見的。

      筆者還想到了另一個十分勵志的人物,現年29歲的朱銘駿。7年前,他在執行消防任務時摔傷致高位截癱,而且是截癱的最高位置,只剩下頭部可以活動。他也曾深陷痛苦,是一位心理咨詢師解救了他。如今,他也成為心理咨詢師,通過網絡視頻或者在戶外廣場上宣講經歷,努力“同類幫助同類”走出黑暗。

      黃國平和朱銘駿,一個是客觀條件上,一個是身體損害上,遭遇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可謂“超級困難”或說是苦難。但他們并沒有以苦難為借口自暴自棄,而是活出了自己的一片精彩。為什么他們能夠激勵人?因為人一輩子,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或者大的困難或者小的坎坷,但唯有努力、唯有奮斗,才能爬坡越坎,見到雨后彩虹。黃國平和朱銘駿都能夠突破“超級困難”,我們這點困難又算得了什么!這就是正能量的意義:帶來榜樣的力量、啟發的作用、奮斗的動力。

      從黃國平、朱銘駿的正能量案例,也讓人聯想到一種對正能量的污名化使用。

      假設一下,在黃國平當初生活、求學遭遇苦難時,在朱銘駿截癱后陷入陰影、缺乏幫扶時,如果有人去發現、去批評、去提出意見、去呼吁幫扶,這樣對他們想必更有現實的裨益。說不定還能支撐起許多沒有像黃國平、朱銘駿一樣那么強大并堅持下來的人。

      現在一些地方或者團體,碰到別人的批評、挑刺、呼吁,碰到媒體的點名、曝光、監督,就動輒以抹黑、專搞負面為由進行指責,聲稱不去報道當地的成績而專注于“找茬”,是缺乏正能量的舉動。在他們眼里,正能量等于且僅等于點贊、歌頌和表揚。

      正常的生態本應是這樣:媒體輿論監督、揭露問題,地方政府正視不足、努力改進,然后問題被解決、漏洞被堵上,社會更加完善、和諧。但一些地方、企業團體假不宣揚正能量之名批判監督者,甚至統計批評報道的數量來攻擊監督者,指責其對當地一貫不友善,最終討論的焦點被轉移,解決問題變成了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問題矗立一旁兀自不動。

      正能量應該回到其應有的定義上來,不能被濫用,尤其不能被拿來遮丑、諱過。那樣的行為不是號召和傳播正能量,而是玷污正能量。

      看新聞報道,黃國平家鄉的政府正視問題,稱之前吃過虧導致了人才流失,如今五年內已在教育上投入30多億元。這種態度,吾心甚慰!

     ?。ㄗ髡邽榕炫刃侣劸幬?/span>

      【文章刊于《青年記者》2021年5月上】

    來源:青年記者公眾號

    編輯:小青

    A片久久黑人
  • <rp id="q8vlk"><object id="q8vlk"><blockquote id="q8vlk"></blockquote></object></rp>

    <span id="q8vlk"></span>
    <button id="q8vlk"><acronym id="q8vlk"></acronym></button>
    <rp id="q8vlk"><acronym id="q8vlk"><input id="q8vlk"></input></acronym></rp>
    <progress id="q8vlk"></progress>
  • <em id="q8vlk"><tr id="q8vlk"><u id="q8vlk"></u></t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