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記觀察丨如何正確圍觀中美對話的“唇槍舌劍”
2021-04-14 08:34:43
來源:青年記者公眾號 作者:李云芳
摘要: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網民圍觀中美對話,都應該保持一種理性的、建設性的心態,不能為了一時過癮,而要求外交官一味鷹派,放大中美的矛盾、分歧和對抗。
?近期,最受關注的大事,就是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系,在經歷了特朗普四年任期里的極限施壓和破壞摧殘后,在美國總統換人后是否會有新變化,頗受世界矚目。
雖然預料到雙方會有許多重大分歧,但一見面的溝通就充滿火藥味還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美國CNN記者都直呼“簡直了”。這種高級別會談,開場白一般是雙方寒暄一下,介紹一下與會的出發點,向記者開放的時間只有幾分鐘。但雙方唇槍舌劍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并被媒體的鏡頭全程記錄下來,播放在全世界人民眼前。據中方代表團官員吹風:美方在先致開場白時嚴重超時,并對中國內外政策無理攻擊指責,挑起爭端。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禮儀,中方對此作出了嚴正回應。嚴正回應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的長篇發言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的發言。
中方的嚴正回應,產生了許多金句,并在媒體及網絡上廣為流傳:
“中方敦促美方全面放棄肆意干涉中國內政的霸權主義做法。這個老毛病應該改改了。”
“就在我們出發前一天,美國通過了這些新的制裁措施。這不是一個正常的待客之道。”
“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我們認為你們會遵循基本的外交禮節。”
“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甚至在二三十年前,你們就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
這些金句激起了國人的強烈自豪感,抖音上每一個相關視頻點贊數幾乎都在數百萬以上。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也在社交平臺臉書上發文“稱贊”,轉發楊潔篪的強硬發言視頻并配文“回顧下我最愛的(場景)”。
有網友還聯想到了兩個甲子,即一百二十年前清政府敗于八國聯軍后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時的場景,拿出當時的一張會談照片和此次中美會談照片進行對比,并引用楊潔篪的金句“你們沒有資格這樣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張對比海報在抖音上也是幾百萬級別的點贊量。趁著這股熱情,還有商家趁機做起了周邊產品,淘寶售賣的一些衛衣、T恤胸前印上了“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人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
不過,這畢竟是兩個大國之間的外交談判而非互噴泄憤,是對話會而非狠話會。即使是一向風格強硬的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在表明嚴正立場后,稱開場的話充滿了火藥味和戲劇色彩,這不是中方的初衷。這次開場白后面還有正餐,希望美方能夠同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兩國元首除夕通話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后面的會談都是閉門進行,具體過程及內容,外界不得而知。對話結束后,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這次對話期間,中美雙方圍繞各自的內外政策、中美關系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長時間建設性的溝通,對話是及時的、有益的,加深了相互理解。
外交談判講究維護國家尊嚴,講究對等、策略,講究有理有利有節,還存在著鏡頭前后、對內對外之別。所以即使開始充滿火藥味,末了還是“及時的、有益的”,雙方雖沒有發表聯合聲明或一起出席記者會,但還是希望繼續這種高層戰略溝通,加深相互理解。
中美關系經過之前的嚴重困難期后,第一次會談很難談出什么成果,這是一開始就能預期的,這一點崔天凱大使也給我們打過“預防針”。但是只要雙方能夠表達善意、交換意見、推進理解,并對未來做些鋪墊,就是成功。因此,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網民圍觀,都應該保持一種理性的、建設性的心態,不能為了一時過癮,而要求外交官一味鷹派,放大中美的矛盾、分歧和對抗。
我們固然要民族自豪感,但也要務實的成果。驕傲過后,回到對具體議題的關切、核心利益的探討,盼見有效溝通和會談成果,這才是媒體和網民應有的國際關系素養。
?。ㄗ髡邽榕炫刃侣劸幬?/span>
【文章刊于《青年記者》2021年4月上】
來源:青年記者公眾號
編輯: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