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q8vlk"><object id="q8vlk"><blockquote id="q8vlk"></blockquote></object></rp>

    <span id="q8vlk"></span>
    <button id="q8vlk"><acronym id="q8vlk"></acronym></button>
    <rp id="q8vlk"><acronym id="q8vlk"><input id="q8vlk"></input></acronym></rp>
    <progress id="q8vlk"></progress>
  • <em id="q8vlk"><tr id="q8vlk"><u id="q8vlk"></u></tr></em>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首頁>傳媒月榜 > 正文

    四月綻放:建墻·放假·增長(外7則)

    2022-09-19 09:16:32

    來源:《青年記者》2021年5月上   作者:辜曉進/編譯

    摘要:  紐約時報向員工提供環球休息日  4月21日,紐約時報公司通知員工,他們將在今年未來三個季度各獲得一個環球休息日(Global Days Off

      紐約時報向員工提供“環球休息日”

      4月21日,紐約時報公司通知員工,他們將在今年未來三個季度各獲得一個“環球休息日”(Global Days Off),以緩解大家在新冠疫情和其他國家危機中產生的壓力。

      休息日定在5月14日、8月13日和11月5日(都是星期五——譯注),以便與正常的休息日或節假日相連。那些在這些日子因采訪等工作無法休息的員工,將被允許在同一個季度選擇自己合適的時間補休。2020年至今年一季度,該報已經向員工提供5天額外的“病休日”(Sick Days),和因暴露于疫情而需要的兩周隔離期,作為應對疫情的員工福利。

    (編譯自4月21日www.thehill.com)

      路透社官網開啟付費墻

      4月16日,路透社宣布在其官網設置付費墻,因而成為全球實施內容付費戰略的最新的大型國際新聞機構。路透社首席市場官喬什·倫敦(Josh London)接受本網站采訪時說,內容付費是大勢所趨,信息消費者為在線新聞付費的意愿“不斷增長”,路透社將融入不斷增長的“訂閱經濟”。不過,路透社將面臨同樣實施付費墻的財經媒體彭博通訊社和《華爾街日報》的競爭。

      倫敦透露說,目前路透社主要在‘路透專務’(Reuters Professional),包括路透官網、路透事件(Reuters Events)、路透+(Reuters Plus)等平臺設立付費墻。我們想通過專業化的優質服務,提供涵蓋突發新聞、市場數據、內幕分析等有助于幫助專業化決策的新聞和信息,為受眾建立付費閱讀的“日常習慣”(daily habit)。“付費訂戶將受益于我們分布于全球200個城市的2500位記者生產的強大內容。”

    (編譯自4月23日www.pressgazette.co.uk)

      英美頂級媒體上市公司市值大增

      美國和英國的一批頂級新聞媒體上市公司的市值總體已大大超過疫情前2019年的最高值。這些上市公司共有16家,包括新聞集團、紐約時報、湯姆路透、到達(Reach,旗下含每日郵報集團和鏡報集團)等知名機構。2019年12月底,上述16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2510億美元,但去年3月底降至1800億美元,降幅28%。而到了本周,16家公司的市值為2890億美元,較疫情前的2019年底增加了380億美元。

      其中,(按2019年12月和本周比較),新聞集團由85億美元增至153億美元;紐約時報公司由53億美元增至81億美元;湯姆路透由360億美元增至454億美元;到達由4.08億美元增至6.68億美元。但這16家公司中也7家公司錄得下降記錄,其中衛報集團由8.23億美元降至6.47億美元,維亞康姆CBS由263億美元降至240億美元;??怂构居?26億美元降至220億美元。

     ?。ň幾g自4月22日www.pressgazette.co.uk)

      數字發行前10名媒體最新榜單

      目前英語世界共有28家新聞媒體的純數字有價訂戶數超過10萬,組成“10萬俱樂部”(100Kk Club),其綜合數字訂戶超過2300萬。這些媒體中,《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分別以670萬、300萬、250萬位居前三名。自從去年12月我們首次推出“10萬俱樂部”報告以來,已有至少5家媒體訂戶增幅達20%以上,它們是:電訊媒體集團、彭博通訊社、Insider、《國家地理》雜志、道瓊斯財經新聞。

      在28個俱樂部成員中,有21個位于美國,5個在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各有1個。目前很多媒體尚處于數字訂閱模式的早期階段,一般通過打折等手段吸引訂戶。我們的研究發現,如果28家媒體的訂戶都能足額付費,則它們僅在數字訂閱方面的總和收入就將突破60億美元。榜單上訂戶數從第4到第10名的新聞媒體是:甘尼特集團(110萬)、《運動》(The Athletic,創辦于2015年的數字媒體,100萬)、《金融時報》(96萬)、《衛報》(90萬)、《經濟學人》(87.5萬)、澳大利亞新聞集團(73.8萬)、Substack(50萬)。

     ?。ň幾g自4月15日www.pressgazette.co.uk)

      蔡翔祁任路透社執行總編輯

      世界最大的多媒體新聞生產商之一的路透社,今日任命蔡翔祁(Gina Chua)為執行總編輯(executive editor),這是路透社新設立的一個僅次于總編輯而高于其他執行總編輯(managing editor)的高管崗位,負責基于紐約的全球新聞事物。蔡同時將繼續負責新聞運營、預算、日常管理和安全監管等工作。路透社總編輯愛麗桑德拉·蓋洛尼(Alessandra Galloni)說,“在過去的10年里,蔡翔祁創立了世界級的數據和影像團隊,建立了一套業內領先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的保障系統,開發出用于新聞編輯部的系列工具軟件”。

      生于新加坡的蔡翔祁,畢業于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專業,曾任香港《南華早報》總編輯、亞洲《華爾街日報》總編輯和《華爾街日報》總部的高級編輯。(去年12月,他以60歲高齡公開宣布變身女兒身并更名Gina而引發新聞界廣泛關注——譯注)。

     ?。ň幾g自4月21日路透社官網)

      英一地方日報???年后回歸紙媒

      英國區域性日報《奧爾德姆紀事晚報》(Oldham Evening Chronicle)在停止紙媒版4年后,將重新恢復印刷版報紙。其母公司誠信傳媒宣布將從6月25日起出版發行,一開始是月報,然后是雙周刊。該報2017年8月因前母公司破產清盤而停止出版。誠信傳媒接手后,開始經營純數字版報紙。去年,公司將廣播電臺出售,以專注于報紙經營。除了恢復定期的紙媒出版,該報還將重新啟用《奧爾德姆紀事晚報》作為報頭。誠信傳媒負責內容運營的董事凱文·貝雷(Kevin Bailey)說:“我們對本報的品牌價值抱有信心,其在這座小城市也受到人們的尊重,這從此前的數字版運營和受眾反饋就看得出來。”

     ?。ň幾g自4月20日www.holdthefrontpage.co.uk)

      紐約時報650名技術人員成立工會維權

      4月13日,《紐約時報》的技術員工宣布成立“時報技術工會”,以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些技術員工包括所有在數字端工作的人員,諸如軟件工程師、數據分析師和產品經理等。此前,紐約的新聞工會不包含這類人員。新成立的工會在推特上發布聲明說:“就當前形勢而言,我們也面臨挑戰,包括突然而未加解釋的辭退、不透明的升遷提拔程序、超時加班而不發補貼等。……沒有工會,我們在遇到這類問題時就缺乏數據和談判權力。”作為回應,《紐約時報》在內部公告中說:“《紐約時報》與紐約新聞工會有著長期的積極而有建設性的關系,我們尊重所有員工是否參加工會的權利。”

     ?。ň幾g自4月14日www.businessinsider.com)

      臉書允用戶刪評論

      臉書3月31日宣布,將允許任何用戶隨意處置有關自己推文的評論,包括刪除和保留。所謂任何用戶,是包括名人、政客、品牌機構、新聞媒體等。該項新規定還包括允許用戶設立推文的觀看人群,即可以屏蔽特定人群。臉書這一決定緣于2019年澳大利亞一項里程碑式的判決。該判決認定,新聞媒體在臉書等社交媒體平臺上更易收到誹謗類的評論。法院認為媒體公司有責任對網上評論進行預先監控,但過去他們無法在臉書等平臺預先看到這些評論。

      2019年,新南威爾士最高法院判定若干新聞媒體的內容在臉書平臺發表來自第三方的誹謗評論。當時網民狄倫·沃勒爾(Dylan Voller)起訴《悉尼先驅晨報》《澳大利亞人報》《中澳大利亞倡導報》等主流媒體,稱這些媒體于2016-2017年間在臉書的官方賬戶發表有關他本人的新聞鏈接了10條誹謗評論。法庭判決媒體要對在社交媒體的官方賬戶內容后的評論負責,理由是他們在社交平臺發表了第三方評論。結果媒體支付了訴訟費用。

     ?。ň幾g自3月31日《衛報》官網)

      麥克拉奇外包報紙版面設計

      美國西部大型報業集團麥克拉奇公司3月29日宣布,將取消集團內各報的版式設計和排版等崗位,將此類工作全部外包。受此影響,26位工人將離職。公司負責人在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說,從5月初開始,集團內21家日報的這類崗位將被撤銷,轉由Express KCS承包。集團出版中心和各地方報紙編輯部將專注于報紙質量和對新聞排列位置的控制權,包括印刷版和網絡版。郵件稱:“這一決定是麥克拉奇轉型的又一重要步驟。這樣做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我們編輯部的流程已經標準化、高效化,好處是可以更加專注于優質內容的生產。……遺憾的是,我們要向一些優秀的員工說再見了。”

     ?。ň幾g自3月29日www.ponter.org)

      美一報紙頭版開天窗發警示

      3月24日,美國堪薩斯城的《東北新聞報》(Northeast News)破天荒在頭版開了整版的天窗。這不是編印失誤,該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向社區發出警示:如果該報停止出版,會給社區帶來什么后果。該報發行人和聯合創始人邁克爾·布什內爾(Michael Bushnell)說,“我們想傳遞的信息是,報紙死了將意味著什么?我們出版一個沒有新聞的頭版,人們將會看到我們的消失帶來的后果。”

      有89年歷史的這份周報專注于服務本地社區,目前發行量8500份,在疫情前廣告就大幅下滑,去年更遭受重創,每月虧損2700美元??八_斯城目前有《堪薩斯城星報》和另一份大型報紙,而《東北新聞》作為純粹的免費社區報紙,主要關注本社區和鄰里間的新聞。近15年來,美國已有四分之一的報紙關閉,其中絕大多數是這類社區報紙。據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學院去年一份研究報告,至2004年,美國至少有1800個社區已經不再有本地新聞媒體。這一現狀已引起普遍擔憂,人們認為這會動搖美國民主的基石。

     ?。ň幾g自3月26日《華盛頓郵報》官網)

     ?。?ldquo;進觀外媒”欄目稿件全部由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本刊學術顧問辜曉進提供)

    來源:《青年記者》2021年5月上

    編輯:小青

    A片久久黑人
  • <rp id="q8vlk"><object id="q8vlk"><blockquote id="q8vlk"></blockquote></object></rp>

    <span id="q8vlk"></span>
    <button id="q8vlk"><acronym id="q8vlk"></acronym></button>
    <rp id="q8vlk"><acronym id="q8vlk"><input id="q8vlk"></input></acronym></rp>
    <progress id="q8vlk"></progress>
  • <em id="q8vlk"><tr id="q8vlk"><u id="q8vlk"></u></tr></em>